张思南:习主席访问欧洲,美媒为何格外在意“时隔5年”?

admin 2024-05-04 21:31 阅读数 108 #知识百科



从左到右依次为法国、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匈牙利资料图

直新闻: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、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、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,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。时隔5年,习近平主席再次出访欧洲,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国家?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: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5年再次出访欧洲,选择法国、塞尔维亚、匈牙利这三个国家,首先我们能看到明确的“逢五逢十”历史节点。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,也是中国和匈牙利建交75周年。国家主席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访欧洲,去见证这些特殊的历史节点,表明了习近平对于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。

其次,在这些历史结点之外,我们还能看到更为明确的战略节点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在4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,就此次元首出访的三个目标国家给出过定性: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,中法关系长期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;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全面战略伙伴,两国铁杆友谊深厚;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重要国家,是中方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及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。

法国、塞尔维亚、匈牙利,是当前欧洲各国中对华更为友好,或者说是更为务实的国家,中国也希望以此次元首访问为契机,通过深入与这三国的关系,从而为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而在这三个国家中,外媒尤其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的出访。5年前,习近平访欧的最后一站就是法国;5年后,习近平出访欧洲,再次选择了法国。某种意义上,法国在西方国家中的确有所不同。受戴高乐主义的影响,法国相对更加强调自身的战略自主性,强调整个欧洲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战略自主性。尽管近些年来,戴高乐主义的历史回响不断减弱,但中国依然钦佩于,也希望法国能够勇于坚守其战略自主性。

我们看到2023年4月6日,访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谈到,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,主张欧洲战略自主;同时在202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庆祝建交60周年时,习近平也再次强调“60年来,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”。


图为马克龙资料图,他一直强调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,主张欧洲战略自主

正是这种对于战略自主性的追求,让法国能够在当前复杂的中欧乃至中美欧、中美俄欧关系中,超越所谓的“去风险化”和“泛国家安全”议题。在英国《经济学人》5月2日发表的专访中,马克龙就谈到,欧洲必须要务实看待自身市场对于中国的开放问题,欧洲要捍卫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安全,但同时马克龙强调“今天我们也必须在贸易方面尊重中国”。同时马克龙还以更加积极的角度,看待中国在一系列国际危机中的作用,马克龙表示,混乱的俄乌冲突和中东地缘局势同样不符合中国的利益,因此“我们需要和中国合作以建设和平”。



图为中欧班列资料图

直新闻 那您如何看待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?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:我注意到,有关此次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,有美国媒体非常喜欢强调“时隔5年”这个时间概念,并渲染5年前后有哪些不同,仿佛中欧关系经历了“5年停滞”一般。但事实是,单单2023年,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先后会见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、法国总统马克龙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、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等,并通过视频和捷克总统泽曼以及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;而2024年,在此次出访欧洲前,习近平主席先后会见了芬兰总统尼尼斯、比利时首相德克罗、荷兰首相吕特,并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两国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。

可以说,再次出访欧洲的确是时隔5年,但中欧的顶层外交从未停滞,反而是常来常往。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: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,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“两大力量”;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经济体,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“两大市场”;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“两大文明”。

友谊和合作是时代的选择,我相信这句话不会只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。就像我刚才提到法国对于战略自主的追求,它代表的不只是法国自身的外交方针,也是欧洲内部的一种思潮。据法新社报道,5月2日,马克龙就与德国总理舒尔茨讨论对华政策,明显是在中方到来前“提前通气”;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则透露,马克龙还试图说服朔尔茨参与原计划是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、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的会晤,变三方会谈为四方会谈。有人说,这是法德一体试图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,以保障欧洲自身的利益,但事实上,如果欧洲真正会去考虑自身的利益,不为其他国家火中取栗,反而会以更务实、更为积极的态度,与中国进行互动。

美媒彭博社就指出,中欧双方都有更强烈的动机去避免根本上的对立。相较于美国,欧洲更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的关系。而这点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展现出来,2022年欧洲贸易和GDP的比值高达106%,而这个数字美国仅有26%。某种意义上,尽管是欧洲首先提出的对中国“去风险化”,但这个概念对于欧洲而言,很难说是一个严肃的选择,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概念提出一年多以来,欧盟方面并没有就具体如何“去风险化”达成统一的路径。

事实上,朔尔茨和马克龙这两个人如果同时参会,他们和冯德莱恩将形成鲜明的对比,代表了欧盟内部对于中国两种不同的态度力量对比的变化,代表了马克龙试图在欧盟内部构建更为务实和积极的对华态度。现实就是,即便欧洲需要更为强硬的贸易政策、更严格的技术控制、更激进的外交言辞,只要是从欧洲自身的真实利益需求出发,而不是从美国那种带有意识形态的非理智对抗出发,中欧就有合作的空间。毕竟对于中国而言,合作是长远而言双赢多赢的存在,而不是追求任何程度的零和胜利,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对于合作总是会充满热情和信心,因为本质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大国合作,就是不同于基于传统重商主义的贸易对抗,中国相信欧洲可以理解这一点,相信欧洲可以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。

作者丨张思南,深圳卫视《直播港澳台》特约评论员

编辑丨赖晨璐,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